全国服务热线

010-53269736

主办单位:中华文化促进会

中华文化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标准化活动 标准新闻

【标准小课堂】综合标准化的特点

发布日期:2024-06-05 浏览次数:37

  从综合标准化的定义以及综合标准化基础理论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标准化而言,综合标准化具有目的性、成套性、整体性、敏感性、全过程管理、计划性与风险性。

  一、目的性。综合标准化的定义充分体现了综合标准化最基本的属性——目的性。这里说综合标准化有目的性,不是说传统标准化就没有目的性,两者只是实现途径和范围不一样。传统标准化相对孤立分散,通过制定实施单一标准来实现。而综合标准化是根据综合标准化对象的分解、制定、实施多个标准来实现各个具体目标,是紧紧围绕综合个标准化的总目标的,不是像传统标准化那样一味追求个别标准最佳,而是追求一加一大于等于二的综合效应。

  二、成套性。综合标准体是一套标准,综合标准体的建立和实施是综合标准化的关键,同时,综合标准化的综合目标能得以实现,是需要制定一套标准并整体推进的。系统学认为解决一个综合问题,需要将这个综合问题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存在普遍联系的,要解决一个事物的本质问题,不仅需要处理好这个事物本身的问题,还需要处理好与之相联系的影响因素,全方位分析这个事物的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对于综合标准化而言,在确定综合对象和综合目标之后,经过对综合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分解,制定相关标准并一起实施。

  三、整体性。综合标准化的基础理论是系统学,系统学首要特点就是整体性,整体性是综合标准化的主要特点之一。从综合标准化工作的核心内容看,就是建立标准综合体,而标准综合体建立的依据是既定的综合目标,标准综合体中每个标准制定的依据是根据综合目标分解的分目标。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综合标准体是多个标准的集合体,但实质上这个标准综合体不是简单的传统标准的累加集合体,是各具特殊功能,能够确保综合目标实现的标准的集合。其中每个标准如果单独来看可能还不是最优最佳,但在一个综合体整体中却是最佳。

  四、敏感性。整体性产生敏感性。标准综合体是一套整体协调、相互配套的标准组合,其中任何一个标准发生变化必然导致相关标准作用产生偏离,最终影响到整个标准综合体,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相互协调,必须对其他标准进行相应调整,从而保证最后总目标不产生偏差。

  敏感性使标准综合体具有对环境适应的动态适应性。所以在实施综合标准化时要充分考虑环境的要求,而且为确保最终目标得以实现,必须密切关注环境变化,随时要因环境变化进行标准综合体的调整。

  五、全过程管理。标准化定义告诉我们,标准化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组成,且每项活动由一系列更具体的活动组成的子过程。传统标准化是由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和标准反馈三个环节组成。综合标准化“全过程管理”是指通过对由标准制修订建立的标准综合体实施后的监督检查的反馈信息的调整和修订实现最终目标的活动。这个“全过程”实质上是个螺旋式上升的闭环管理,即是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过程。正是因为具有这个特点,综合标准化工作符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故能真正地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

  六是计划性和风险性。计划性并不是因为综合标准化产生于计划经济年代,而是由综合标准化各个阶段所固有特性决定的。其实传统标准化也是有很强计划性的,但与综合标准化计划性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前期的标准规划、中期的标准制修订和后期的标准实施方面尤为明显。综合标准化的每个阶段都有前后呼应的计划,每个计划均是每步工作的依据。综合标准化也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因为综合标准化的工作过程是建立在对象讲行分析的基础上的,且随着环境变化要作出调整的。同时综合标准化的对象和目标不是标准制定者提出的。此外,综合标准化还涉及众多环节,还要跨部门分工协作,涉及多人,一月计划牛控或某一环节脱节,风险性极大。且综合标准化本身还具有敏感性,极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旦调整不及时或不到位,也会产生很大的失败。